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无人机、物联网、5G技术……硬核科技助力 让防

来源:物联网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5 1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期,我国南方多地持续强降雨,广东、四川、安徽、江西、湖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防汛抗洪已进入关键阶段。作为常

近期,我国南方多地持续强降雨,广东、四川、安徽、江西、湖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防汛抗洪已进入关键阶段。作为常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夏天我国都要经历防汛抗洪阶段,今年恰逢气象大年,面对的挑战也更大。

人类无法与大自然的力量相抗衡,但可以通过科技的手段,将大自然带来的伤害降低。尤其是近年来创新科技的运用,为抗击汛情添加了不少力量。从气象和水情预报到防汛监测与预警;从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多种“黑科技”的应用让防汛抗洪更智慧。

气象预测守好防汛第一关

今年6月,我国华南和江南一带迎来入汛以来首轮强降水。就在强降水来临一周前,这片区域已被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报员提前“锁定”。在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发展的同时,国家气象局已提醒相关地区做好防汛准备。

今年5月,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期天气预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此次防汛过程中。据了解,该项目研发的多项预报产品,能够帮助预报员准确勾勒出中长期预报时效内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季风等多种大型关键环流系统的特征,以便精准锁定雨带位置、确定降雨强度等信息。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我们升级完善了业务系统,包括洪水作业预报平台、移动会商平台等,提高洪水预报效率。如今,水利部收齐全国12万个报汛站的雨水情信息仅需10分钟至15分钟,一次洪水作业预报时间只需几十分钟。” 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说,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中小河流预警预报上得到有效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洪水预报能力。

闻“汛”而动 热门技术大显身手

无人机、物联网、5G技术……今年的防汛抗洪中,这些热门技术大显身手,一系列“黑科技”从全方位帮助防洪抗洪工作,有效提高了预警抢险的机动性和时效性。

刚刚投入商用满一年的5G网络,成为此次防汛抗灾的“神兵利器”。安徽运用5G、VR技术,创新研发了水位实时观测功能,实现监控人员足不出户即可掌握水位变化情况,大幅提高汛期巡查工作效率。

在汛情的监测预报方面,湖北省积极探索,各种仪器在空中、水面、水下各自发挥作用。研发了巡视无人机、5G智慧无人救生船、水下探视仪等一系列监测设备。

在四川,无人机在抗洪抢险中屡立奇功。在洪水灾害中,无人机具有快速、精准、全天候的优势,可以把灾害现场的高清图片、视频传回指挥中心。如果有人员被困,无人机可通过搭载的装备开展搜索、定位,加上具有夜视功能的设备,可实现全天候救援,还可以向被困人员进行物资精准投送。

在浙江,杭州水务部门使用潜望镜、机器人查看管道破损淤积情况,进行汛前管网清掏,确保管网畅通,防止汛期发生城市内涝。

在江西,利用扫码技术实现防洪地点“身份识别”和巡查人员GPS定位功能,抢险人员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会收到所在地的名称、里程和地理概况的文字短信,同时,定位信息也被传输到了千里之外的防洪系统终端。

在贵州,贵阳市白云区依托物联网技术,将易出现积水的路段标注在可视化地图上,对易积水路段进行监控,形成辖区防汛调度一张网。同时,在1000多盏路灯上加载了路灯传感器,通过系统平台进行远程控制以及隐患排查。

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各地应该强化“科技防汛”力度,通过智慧联动,打出组合拳,实现智慧防洪、科学减灾。

文章来源:《物联网技术》 网址: http://www.wlwjszz.cn/zonghexinwen/2020/0715/412.html

上一篇:NB-IoT技术成为5G标准下一个十年的物联网技术
下一篇:数据中心采用物联网技术将提高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