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物联网时代高校影视教育模式的变革与挑战

来源:物联网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1 02: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引言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推进,中国的教育无论在观念、模式层面还是在具体的技术实施层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知识来源和“人机人”的互联方式彻底打

一 引言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推进,中国的教育无论在观念、模式层面还是在具体的技术实施层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知识来源和“人机人”的互联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经教育模式中的场域概念,改变了教育主体间的关系,使得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无限开放、极其自由的共游模式。而作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物联网的出现,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再次推进了中国教育的变革速度。高校影视教育作为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大类别,在当下技术大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活力。以下从三个方面就物联网对高校影视教育的影响做简要探析。

二 物联网技术满足了影视教育对“物”的亲近感

历史地看,影视教育是从手工做坊式的师傅带徒弟开始的。在技术的推动下,伴随影视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影视教育得以走入大学课堂。在高校影视教育的进化史中,影视教育和其它类别的教育一样,都经历了由传经教学模式到互联网平台下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变革。影视创作是实践的艺术,影视教育顺理成章地被要求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韩国电影导演金基德在来华进行创作交流时曾说过“电影不是学出来的,是做出来的”[1]。在高校影视专业,尤其是本科阶段,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使用设备进行影视剧或影视节目的制作。对实践环节的极度依赖是影视教育的特殊性,它使得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重复循环模式中不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成长为能对设备进行熟练操控的实践者。换言之,如果不能将学习的落点归结到操作设备,相当于影视教育的终级目标未能真正实现。互联网尽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其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物”的勾连,这一不足在物联网阶段得以弥补。

如果说互联网是“人机人”的互联,物联网则可称为“人物人”的互联。由于物联网增设了“物”的维度和“真”的依托,可现实地支配物质载体,增强操作能力。[2]可以说物联网技术从虚拟现实回到了物理现实,实现了对“物”的掌控,这暗合了影视教育的实践性要求,使得影视教育在物联网环境下获得了极好的施展空间。

具体而言,以高校影视教学实验中心的设备管理为例,教学实验中心承担着学生实验实习设备的管理工作,是高校实施实习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机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技能。[3]目前许多高校在设备管理上实现了网络化,所有设备获得电子标签,每件设备在库与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相关信息,依此信息学生可以校园网实名认证身份直接在网上预约租赁设备。当然这种表面上的物与人之间所产生的网络勾连并不真正意味着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这一领域至少存在着两个方向上的技术强化可行性。一是在设备信息深度上的强化,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设备信息的深度采集,比如摄影机的使用年限,目前的运转情况,有何常见故障;比如镜头的清晰度状况,最佳成像光孔数据等。信息采集的维度越多、数据量越大,设备被“全息化”的程度越高,在人物互联中二者的结合度也就会越高;二是在设备网广度上的强化,目前各高校间,甚至同一高校的各部门间仍存在着设备整合的种种壁垒,无法实现更加广域的设备共享,使得物联网技术无法尽情释放其功能。但从未来趋势看,不仅部门间的壁垒会被打破,不同单位(或企业)之间,甚至不同地域的不同单位(或企业)之间的壁垒都有可能会被打破,真正可以实现设备的跨领域、跨网络共享。

三 物联网技术推动影视教育的个性化教学

互联网使教育的场域变得无限宽广,但这种宽广只发生在虚拟世界中,教育主体是以一种虚拟身份存在着。相比于互联网,物联网则是“在物理世界、数字世界、人类社会三个世界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语义的连接和交流,从而可以逐步地、有效地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万物联结成一张特殊的网”[4]。物联网在本质上是个性化的存在,它不仅为个性化的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代替教育者做了大量繁杂的工作,为全面实行个性化教育提供了空前的技术基础[5]。

物联网的普适计算性能所带来的伴随功效是释放了教育过程中的大量琐碎、重复性的工作,而给教育工作者留出更多的空余精力应用于个性化教学。影视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所建立起来的全息化数据平台,教师可以时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方案对每个学生进行特别指导。不仅如此,物联网所构筑的智能系经会自动为不同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案供教师参考,甚至在不经过教师的情况下,学生还可以自我参考自行实施针对自己的学习方案。

文章来源:《物联网技术》 网址: http://www.wlwjszz.cn/qikandaodu/2020/0921/868.html

上一篇:新工厂信息化规划与建设
下一篇:基于ZigBee的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设计